一、日籍校友部分
如果不分中日,要提到最早發起成立校友會之議的乃是北一女前身「台北州立台北第一高等女學校」日籍女教師高田登代子於日本戰敗之際,整理學生資料後提議組成「台北第一高女校友會」,名為「會」或稱「綠社」,於東京設總部,並於日本各地及台灣設立支部,相約每隔五年返台北開會。
1965年日校友百餘人包機返台
1993年創校 90 週年,180人返台
1998年創校 95 週年,70人返台
2001年於京都召開總會,校友們雖年事已高,花果凋零,但仍有將近20名與會
二、政府接收之後
1945 年我政府對日抗戰勝利後,日人被遣返,台北地區原本招收日本女生的第一、第二、第四高女,台籍生人數不多,合併成立「台灣省立台北第一女子中學」,從此菁英雲集。 1966 年始,在江學珠校長首肯下,籌組校友會,由返回母校任教之熱心校友積極推動,然而規模有限且組織欠完善,功能無法彰顯,負責人先後有陳華麗、林素燕、方廖水蓮、呂美月等人。直至 1989 年 8 月,在陳艾妮、劉培翊、張滿惠、張美連、徐秀惠、凌渝英、楊劍芬、鄭志奮、葉映紅、高惠宇、廖文真等人努力下重新召開校友會,並擬訂章程草案, 9 月9 日 向台北市政府社會局正式登記立案。成立宗旨 乃是促進母校與廣大校友間的互動、互助與互惠,藉此凝聚海內外各方力量 以服務校友,回饋母校,造福社會,並加強情感交流,進一步建立聯網絡。
三、重聚會的由來
1993 年起首度舉辦盛大聯誼重聚餐會,各級校友出席,比例較高者,是年近半百,當事業、家庭已堪稱穩定後,益發有餘力懷念昔日攜手同遊、筆硯相親的同窗學友,因而參與重聚的意願較強, 1994 年試辦時以畢業三十年為校友重聚會主軸,成效出乎預料, 1995 年廖文真擔任總召,五四級出席十分踴躍,從此建立常態模式。五五級跟進,五六級亦然。不僅如此,畢業四十年學姊,即四六級也主動表態,願意參與且提供節目。從此三十,四十重聚會搭檔同辦多次,後來甚且還有五十重聚加入,成為校友會一年一度除會員大會外的超大型活動。
2018年4月,時任副會長陳怡芬推動重聚會報名與繳費機制,自同年12月份的30/40/50/60重聚會開始,透過線上報名以及虛擬帳號的後台金流作業,大大提升了重聚會報名與繳費的效率。
四、會訊的誕生
本會的機關刊物始於 1989 年 9 月 12 創刊出版品「校友通訊」第一期,四頁內容,白色印刷,由陳艾妮主編。至 1994 年第七、八期時改成 35 頁的綠色印刷,主編為葉映紅。 1995 年改版為八開雜誌型,更名為「綠意」,由董陽孜題字,主編不變。後因其赴美,接棒者為林馨琴、高惠宇,接下來由蔡文怡、傅依萍接下主編工作。內容除記錄或預告校友會的活動之外,同時可供校友們暢敘所感,每年出刊兩期,印刷精美,圖文俱佳。
2019年綠意會訊開啟了新的一頁,自5月起推出綠意line@生活圈,即時向外推播校友會及校友們相關訊息,同年紙本會刊則改為一年一期,仍於每年12月出刊,並將綠意會刊轉成電子書置放於網站供外界閱覽。電子書則回溯至2017年12月號版。
五、綠園藝文展
北一女畢業校友,人才濟濟,除了在自己的本業崗位上表現優異,各項才藝更是身手不凡、學而優則「藝」。
有鑑於此,校友會於民國2004年,母校創校101年校慶時,舉辦了第一次綠園藝文展,自此每兩年舉辦一次,藉此延伸母校五育並重教育特色,培養校友從事藝術創作、藝術欣賞的興趣。
迄2018年3月止,校友會已舉辦了八屆綠園藝文展,藝文作品不斷豐富精進,類別包括了:書法、國畫、西畫、布畫、攝影、工藝,由各類領域表現優異的校友擔任組長召集邀展,透過各類藝術創作「以藝會友」,彼此觀摩、互相砥礪,並達推廣藝術與生活結合的理念!
六、網站的建立
校友會的網站歷經兩個版本,民國98年7月30日以前有一個版本,民國98年7月30日迄民國104年11月30日是第二個版本,目前這第三個版本於104年12月6日會員大會與重聚會當日上線啟用。
為配合母校學珠樓落成後,校友會辦公室將搬遷到學珠樓一樓,103年7月前任會長周玲臺發起網站改版及辦公室設備汰舊更新計畫。迄104年馮燕接任會長,兩年中,由時任副會長陳藹玲召集下組成專案小組,共舉行11次工作會議,完成了「校友會官網暨會員管理系統規格說明書」。然後邀請了兩家資訊專業公司進行簡報,由專案小組評選,選定後於104年6月17日簽約,11月18日完成系統開發並交與本會進行測試,12月中旬測試完成並驗收,105年1月1日正式對外啟用。
校友會向來量入為出、節儉持家,本次網站能夠大刀闊斧的改版,必須感謝陳藹玲副會長全額贊助本案的開發經費,並親自主持專案進行,使本網站順利完工上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