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動報導
綠意盎然 >活動報導
「欲上青天攬明月—談太空探索的美麗與哀愁」之專題演講精彩摘要
北一女校友會今年辦理的第一場講座,是聯合江學珠先生獎學基金會邀請台大教授孫維新,在三月二十四日下午進行「欲上青天攬明月—談太空探索的美麗與哀愁」之專題演講。演講內容充實,講者風趣幽默,參與之聽眾都覺得收穫滿滿。59級傅依萍校友隨即在臉書發表講座內容精彩摘要,經其同意後特此轉載:
2023-03-27

「欲上青天攬明月—談太空探索的美麗與哀愁」之專題演講精彩摘要

文:傅依萍(59忠)

照片提供:邱懷萱(89孝)

我喜歡聽天文方面的演講,中西方古代都有許多有關天文的傳說和故事。今天(3/24)下午聽孫維新教授演講,全場興味盎然,笑聲不斷,真真有趣。

記幾點:

一、孫維新是應北一女校友會和江學珠獎學基金會之邀,講題:「欲上青天攬明月—談太空探索的美麗與哀愁」。主持人馮燕在開場時提到當年在台大,孫維新是國劇社社長,應她之邀也加入話劇社。孫維新後來不但在白先勇的「遊園驚夢」舞台劇選角時,被選中扮演歸亞蕾的副官,跟著盧燕、胡錦、劉德凱等一批專業演員學習很多。赴美留學後還參加「藍與黑」話劇的編劇。

演戲劇和天文的關係,在他最新出版的書「孫維新談天」中有一段很好的演繹:

「舞台是人生的縮影,夜空是宇宙的櫥窗,上下場的出將入相好似每天的日升月落,何其有幸,能看盡舞台上和夜空中的星光燦爛!」

二、講到「銀河的起源」,他說了「限制級」的希臘神話故事。愛拈花惹草的天神宙斯,讓人間女子懷孕生下雙胞胎,一個是宙斯的種,就是大力士赫克力士,(另一個是她的國王丈夫的種)。宙斯鍾愛赫克力士,為了讓他永生不死,必須吃到天后的奶。但善妬的天后不可能願意造福「小三」之子,只有趁天后睡覺時,宙斯抱著嬰兒去吸奶。不料嬰兒力氣大,用力吸吮痛醒了天后,她一氣之下推開嬰兒,奶汁跟著灑上天,就是「銀河」Milkyway 的由來。

三、他為了探究一年中太陽東升的不同位置 ,在固定窗台擺相機拍攝太陽出來的方位。拍攝四年後得到的結果,發現太陽「跑很遠」,用照片顯示,夏至時太陽在畫面最左邊,秋分時太陽從畫面中間升起,到冬至時,太陽出來時是在畫面最右邊。

這點我也有注意到,我家陽台看夕陽,不同時節太陽的落點就不同。

四、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速度,換算成時速,是非常快的,在赤道的平均時速約1600公里,在台灣這邊,約1400公里。怎麼算出來的?

地球半徑6400公里,圓周長就是半徑x2兀,(圓周率約3·14)約為四萬公里,繞一圈24小時,拿四萬除以24小時,時速就是約1600公里,台灣在北緯23·5度,再乘以Cos 23.5,約為1400公里。

太空船在600公里上空的低軌道運行,速度多快?繞一圈只要一個半小時,一圈的距離多少?先算半徑:6400+600=7000,7000x2兀=約44000。 所以時速約28000公里。因此,太空人在太空漫步,有多危險?

不過因為牛頓的慣性定律,靜者恆靜動者恆動,太空人在太空不會感受到那種飆速。就像我們在地球上,也感覺不出地球這麼快的在轉。

五、他放了美國兩次太空梭升空失敗的影片。

第一次是1986年1月28日,美東時間11:39,「挑戰者號」太空梭升空83秒後爆炸,七名太空人,包括一位要在太空教學的小學女老師,全都不幸喪生。

那次重大事故發生時,我任職中國時報編譯組副主任,老公是總編輯,立即換頭條,搶譯新聞稿,做了及時報導。

第二次是2003年2月1日哥倫比亞號太空梭,在完成16天任務返航,美東時間上午近9點重返大氣層後,在20萬呎高空,太空梭解體碎裂,以時速12000哩墜落,殘骸一路從德州灑到路易斯安納和阿肯色州。太空總署出動許多人在70萬畒的區域搜尋遺體和殘骸。

這次重大事故發生時,我是聯合晚報總編輯,當然全力以最大篇幅最多內容及時報導。

重看孫教授播放的錄影實況,探究事故原因—前次是燃料槽上的O型環材質遇冷會碎,無法維持密封,以致爆炸;後者則是在升空時一塊隔熱泡綿脫落打到左機翼下方打出一個洞,但指揮中心不認為有關係,下令繼續飛行,結果返航時機體隔熱被破壞,無法承受高熱而解體—-真是觸目驚心,情何以堪。

正如講題所述,太空探索有美麗也有哀愁,仰望星空,有無限遐想,過去種種失敗的經驗,會是將來成功的種子

對了,第一位升上太空的動物,是名叫萊卡的狗。

第一位升上太空的人類是誰?蘇聯的尤里 • 加加林在1961年4月12日升上301公里的軌道繞行地球一周,歷時一小時48分鐘,安全返回。

不過孫維新秀出一張中國明朝人萬戶,坐在椅上,下面綁著47支自製煙花,點火要升空的圖片,西方稱他是「世界航天第一人」。美國太空總署曾將月球表面一個隕石坑命名「萬戶」。

NASA 在圖片上加註一行字給予肯定:“His idea was basically correct!”


回上一頁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