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動報導
綠意盎然 >活動報導
化不可能為可能-黃珊珊校友演講紀要
六月二日的下午,校友會在母校學珠樓六樓辦理了一場精采的講座,邀請到77級校友黃珊珊,以「化不可能為可能」為演講主題,和大家分享她的求學成長與生涯經歷,聽她談如何將公平正義從價值理念到付諸行動具體實行。
2023-06-07

化不可能為可能-黃珊珊校友演講紀要

文:楊世瑞 66平  

  六月二日的下午,校友會在母校學珠樓六樓辦理了一場精采的講座,邀請到77級校友黃珊珊,以「化不可能為可能」為演講主題,和大家分享她的求學成長與生涯經歷,聽她談如何將公平正義從價值理念到付諸行動具體實行。非常感謝陳智源校長的支持,他安排了一些同學與校友共同聆聽,另外還有學生家長風聞有此精采講座,也報名前來參與。

  演講活動由趙梅君會長致詞揭開序幕,趙會長除了感謝珊珊校友應邀前來演講並歡迎大家到場聆聽外,也特別感謝陳校長支持校友會辦理的活動,繼去年12月陳緯人校友演講後,這次是第二場合作。陳校長致詞時,很謝謝珊珊校友在擔任副市長期間對學校的積極協助,也表達對校友會各項活動的支持。

  珊珊校友生於臺中、長於高雄,在民國七十年代負笈北上,考上本校就讀,畢業後高分錄取臺大大氣科學系。大一時,偶然聽了一堂法律系王澤鑑教授「民法總則」的課程後,決定轉系學習法律。她認真求學,大學畢業就考上律師,當時年僅23歲。

  珊珊大二那年適逢野百合學運,臺大許多教授把教室開在中正紀念堂廣場,帶著學生去現場抗議。她是平轉的轉系生,要同時修大一和大二的課,有些課她實在不敢翹課。一日珊珊從中正紀念堂趕回學校,聽黃茂榮教授「債篇總論」的課,黃教授問他們少數幾位來上課的同學為何沒去罷課,請他們坐在自己身旁,語帶哽咽地鼓勵他們,要成為體制內的人,去從內部改變不公不義。這句話深深地影響了珊珊。

  擔任律師六年期間,珊珊有機會到基隆去進行法律服務,看起來像是付出,其實自己獲得更多。她看到許多人受限法律條文而痛苦,例如民法中關於繼承的規定。要能改變這些,教授的話再度浮現耳邊,要在體制內修法改革。因緣際會,28歲那年她決定參選市議員。從沒有資源、不被看好,到高票當選,而且還連續擔任了六屆市議員。她秉持的理念就是「好人做事是為了別人,不是為自己」,在擔任市議員期間她持續提供諮詢服務,統計下來,在她的電腦檔案中竟然累積有十萬人次。

  2014年珊珊生了一場大病,2015年大病初癒參選立法委員卻落選,她當時的想法是準備交棒,不再參選。沒想到柯市長在連任後邀請她擔任副市長,從此開啟了她人生的另一扉頁。在擔任副市長三個月後,就擔任防疫指揮官,她體會到過去的一些歷練,都會成為下一階段的養分。不是醫藥背景出身的她,體會到擔任領導人要做好三件事:善於用人、資源做好分配、決定輕重緩急。確定後再去溝通,讓大家願意接受她的領導。

  珊珊在45歲時住進加護病房,當時她的孩子13歲,母親85歲。她感受到生命的短暫無常,這段歷程帶給她深刻的三項體會:

一、無畏:在生病進出加護病房的過程中,珊珊體會到生命苦短,當她想到不知第二天是否還能再醒來,她就決定每天都要過得快樂積極,珍惜時光,做自己想做的事情。已經面對過死神的她,對任何挑戰都無所畏懼。

二、無偽:珊珊認為觀察政治人物的過去與現在,就可推斷其未來。就讀研究所時,她為了陪伴孩子學習注音符號,放棄寫碩士論文。雖然老師同學都願意幫忙她,卻都被她婉拒,她認為瞞得了一時,瞞不了永久,不作假才能光明磊落。

三、無所謂:珊珊的註解是得失心不要太重,生病後的她列出一張想做事情的清單,以及不想做的清單,她選擇真誠地做自己,不再做任何不想做的事情。現在的她,每天都很開心,她做的都是自己想做的事情。以前的她不睡覺、不喝水、吃飯不定時,現在她每天運動、睡足六小時、喝4000cc的水。她給自己訂下目標,十一月要參加21公里馬拉松,六十歲時要橫渡日月潭。她認為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,要做就不要後悔,怕後悔就不要做。

  去年臺北市長選舉,珊珊拿下了34萬票。選舉過程中她看到許多人支持她,有人推著娃娃車即使下雨也不離開,深深令她感動,她決定要繼續服務大眾。她認為政治應該以人為本,要擇善堅持勇於挑戰。在演講最後,她提醒大家:冷漠,就是縱容政客為所欲為。我們每個人都是自由的,要選擇投票之後不會後悔。 

  講座結束,有人請珊珊在她寫的書上簽名,許多在校同學搶著和她合照,這是一場溫馨美好的講座,展現女性溫柔又堅毅的能量


回上一頁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