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見歡 – 別離難
北一女55級同學同慶75歲生日的加拿大之旅
2023年 5/31 ~ 6/7 圖文:雷戊白(55義)
地點定在加拿大,由義班的孫方理主事,鍾魯珍協辦。原來2020年的活動,因為疫情一再延宕。報名時的秒殺,到大家因為各種原因的候補或退出,終於成行。其中的曲折變化,方理和魯珍最是點滴在心頭。
厚蒙老天垂憐,雖有北部的山火連連,旅途中卻是處處天清氣爽,豔陽高照。洛磯山脈地廣人稀的美麗湖光山色,盡收眼底。河流湖泊、松柏峭岩,美景宜人。水色更因為藍天與陽光而湛藍清澄,山巒則因雲朵飄渺而益發嫵媚。同學們豔麗的衣飾服帽,替藍綠的大自然添加各種色彩。
根據以往旅遊的經驗,儘量早一天到,以免臨時出狀況而焦急。謝謝劉嘉美在溫哥華定了豪宅的民宿,同學們搭乘了各種的交通工具(輕軌、公車、渡輪、纜車,etc.)在近郊的Grouse Mountain遊玩一日。其他也有同學們經由群組的聯絡商量,在西雅圖或他處先行聚首歡聚,替重聚暖身。我自己更是感謝周開紀來機場接機,一同赴約,和那位既是我的幼稚園同學,也是周開紀的小學同學聊天敘舊。
方理認真負責,清早8點的飛機從加拿大東岸的多倫多飛西岸的溫哥華,然後坐鎮酒店,歡迎同學們的到來。葉映紅與甘鳳玲,雖然長途飛來,還帶了慈濟結緣品和面膜,分贈同學們,都是有心人。午餐時三、五好友們揪團到附近Richmond的各家中國餐館,大快朵頤。
午後,同學們紛紛到達。大廳中不時響起的驚呼,是久別重逢的歡樂。熟悉的面孔,停留在舌尖上卻又一時想不起的名字,感謝主辦同學們的細心和體貼,準備了名牌,讓彼此容易相認。雖然視茫茫髮蒼蒼,但是神采依舊,笑容依然 – 「都沒變嘛!」
=====
北一女的人才濟濟,不一而足。八天七夜的行程已經有孝班葉映紅從新聞專業與角度,即時又詳實的報導。勤班農工系畢業以核工為職業的周問梅,更用七言詩體敘述沿途美景與活動。林美珍身兼團隊攝影師及照片的後製,功臣一位。大家群策群力,共襄盛舉。相信江學珠校長天上有靈,也要點頭微笑。
人數眾多,只好兵分兩路。兩車的同學每天短暫的「窄路相逢」,匆匆照一張相片;少有時間交流,是唯一的美中不足之事。
A車有最佳主持人義班的梁蘭蓁領軍,想必歡樂連連,毋庸置疑。
B車以理科班「公誠勤毅」和「溫良恭儉」的同學及隸屬第23班「跟」班的配偶們為主。我從主辦的高三義班畢業,但因高一/高二都在勤班,被指派配合溫哥華的周開紀,協助B車的事宜,既有回到娘家的溫馨,也有和傑出同學們同車的榮幸。
我大略估算了一下,車上不到40位的朋友,有超過40幾個碩士學位,大約30位還有博士學位或是醫生。肅然起敬。
寫一點B車版的趣事,替自己留下美好的回憶和記錄,也和大家分享。
早到一天,和同住Air B&B並一同出遊共進午餐時,後來在A車的高正白(魏永燕)大哥,問起我們這些同學們認為北一女對於自己最大的影響?我便借花獻佛,在B車請大家「自述」時,也順便「盍各言爾志」的分享經驗和感想。
謝謝各位同學和配偶們的大力支持與配合,不但知無不言,而且言無不盡,歡聲笑語之外,更有很多知識與常識的收穫。我們從第二天離開溫哥華便「開講」,斷斷續續的説到最後一天,才讓每一位車友都輪流說上話。意猶未盡的在到達Calgary之前,還增加了健身和養生的講座。
卻顧所來徑
開始的第一天上午,發言的同學們還都小心謹慎,中規中矩、行禮如儀的跟著流程報告。漸漸越來越放鬆 – (or 放肆?),第二天一早就有人搶過麥克風説:「我昨天報告的時候,不知道可以講這麼久和説這麼多,現在要開始『補充』!」當然,補充的通常要比正文更加精彩。也有同學假設廣東老鄉的跟班不要發言,未料沈兄堅持,努力「説國語」的熱情參與,特別令人感動。
大家從兒時講起,當場就有人找到幼稚園和小學的同學們,重新相認。高中大學畢業以後的歲月中,更是很多人竟然曾經同處一城,卻因「兒童相見不相識」的錯身而過。許多的跟班同學們,也其實舊日便曾因為同學或同事而認得,來參加活動,有熟人相伴,更不寂寞了。
=====
記得當時年紀小
另外,也有很多愛情故事和名言,把大家帶回當日年少那些戀愛追求的回憶。特別是跟班同學們的幽默,妙語如珠,常有驚人之筆。例如:
我們也談音樂課、家事課、體育課、週會記事本、英文生字本、大隊接力和一些師長們的趣事。沿途感謝孫導John的認真介紹兩旁風景,但是因屬重聚之旅,同學們的分享,才是最重要的環節。
沒有來參加的同學,時常被迫成為話題,卻是無法補充或反駁。例如我們去到Butchart Gardens,繁花樹草,馬上連想到若有植物系畢業的同學們,就定是知識豐富的最佳導遊。在酒店中休息的吴大如,理當應是最佳人選。不過她後來轉行研究口腔衛生,大家都説,即使她在場,恐怕也派不上什麼大用場(真是對她沒信心?)。
齊家治國一肩雙挑
我自己學無專精,只是記得的笑話不少。在同學們上下場(因為車上麥克風的線短,只能拉到第四排,需要從後座走到前方 – 謝謝陳方中/張怡夫婦慨然讓座)和轉場之間,發揮一些穿針引線的調劑功能,偶爾還唱幾首想起來應景的兒歌,避免冷場。
=====
還是要感謝方理及魯珍的勞苦功高。一直想要送她們一點紀念品,但又要考慮到容易裝箱。最後最後在禮品店挑選了兩個有當地特色圖案的折疊購物袋,把我們的感謝與友誼,緊緊收載。讓她們每次使用時,都想到這次美好的重聚和同學們的情誼。
加拿大美麗的風景,和同學們甜美的笑容,都存留在照片中。大家分享的生活體驗和感想,僅就記得的片段記註存留。B車的同學們,希望在邊讀邊回憶時,可以再度「博君一笑!」
感謝同車的因緣。也請大家返台時,務必給我「略盡地主之誼」的榮幸!
借用問梅的詩句:
再用李抱忱《人生如蜜》中的一段,與大家互勉: